
近年来新冠疫情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给全世界政治、经济、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负面影响。城市医疗服务设施(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作为一线战“疫”阵地,在疫情防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疫情的突袭,也让我们对城市医疗服务设施生物安全风险防控能力现状有了更全面、更精准的认知和反思。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物安全工作,对国家生物安全战略、政策和生物安全立法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强调必须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20年10月17日通过,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生物安全法的出台,在生物安全领域形成国家生物安全战略、法律、政策“三位一体”的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为我国防范生物安全风险和提高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

作为应对重大传染病及生物安全风险内防扩散一线阵地的城市医疗服务设施,随着全球重大传染病疫情频发,其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越来越大。城市医疗服务设施生物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和完善,是我国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基于风神环境在生物安全领域多年的研究积累及实施经验,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上海风神环境等四家单位合作,共同承担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2年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城市医疗服务设施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并于日前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立项审批(立项编号:K20221004)。研究项目针对城市医疗服务设施(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生物安全风险防控措施不足、应急技术体系不完善、生物安全关键防护设备缺乏等问题,开展典型医疗服务设施全生命周期的生物安全风险评估,解析医疗服务设施在重大传染病防控的生物安全风险因素,提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典型医疗服务设施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优化设计方法、平急转换适宜性关键技术,研制个人防护装备、一级防护屏障、活毒废水、废气处理装置等可实现局部防御功能的关键防护装备。
预期项目相关成果的应用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城市医疗服务设施室内环境质量、减少交叉污染发生几率、提高疫情防控及医患人员身心健康水平。